本文轉自《企業觀察報》2013年4月29日09版 記者 焦建全
中國水務業萬億市場開啟,并購將成為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手段,然而,要成為真正巨頭,國際化是唯一選擇。
水務業競爭日益激烈。首創股份營業收入自2000年上市以來首次下滑。4月17日,首創股份(60008.SH)發布的年報顯示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33. 83億元,比上一年下降4.39%,首創股份在年報里聲稱要應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現狀”。
世界著名水務公司法國蘇伊士參股的重慶水務(601158.SH),2012年報顯示營收已達39. 69億元,自上市后已經連續兩年超越一度是國內龍頭的首創股份。
北控水務年報顯示,2012年營業收入達到37 .27億港元,營收逼近首創股份。
央企背景的中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水務)和中環保水務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環水務)快速發展。區域性水務企業興蓉投資和創業環保不甘于一隅之地,向外擴展。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余紅輝告訴本報記者,中節能在水務領域將會運用金融工具發展自己。威立雅水務(中國)劉拓說,威立雅也有進軍工業用水的打算。
競爭已經從實業延伸到PE/VC領域。中國水網的數據表明:2012年PE/VC投資額已超9億元,是前兩年總和的3倍左右。
水務業投資爆發式增長來臨,主要緣于2012行業投資萬億元的前景和政策規劃。
政策規劃助力萬億市場
2012年似來,對水務企業大有利好的相關產業和行業規劃相繼出臺。產業發展規劃涉及投融資、產權、稅收優惠和技術創新指導等方面內容。
2012年2月20日,國家環保部發布“環境服務業‘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發展10至20個年產值在100億以上的全國型綜合性環境服務集團。6月16日,國務院發布《“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 5萬億元。2013年1月環保部印發《關于發展環保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城鎮污水設施運行基本實現專業化、市場化。
而行業發展規劃則具體包括設施建設規劃、污染防治規劃等內容。
2012年5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投資共計4298億元,還明確了在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以及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金額。同年5月16日,國家4部委聯合發布《重點流域永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投入5000億元治理水污染。5月25日,住建部印發《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的通知》指出,“十二五”規劃項目總投資4100億元。
盡管水務規劃政策密集出臺,然而,影響水務市場的水價問題并沒有具體明確。中國水務董事長王文珂“水價漲十倍“的言論引起激烈爭論。實際上,水價的上漲將不可避免。
2013年1月7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水利部聯合發布《關于水資源費征收標準的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合理確定水資源費征收標準調整目標。因此,城市供水價格每隔一個時間段將要進行調整。另外,污水、污泥處理費用價格將陸續出臺和調整。
中國水網行業分析師張美雙說,投資總計近萬億元應該沒有問題;另一位行業人士認為,平均算來,水務市場每年投資將近2000億元。
中國主要水務公司2012年營收對比
中國三大水務公司 世界三大水務公司
公司名稱 營業收入 凈利潤 公司名稱 營業收入 凈利潤
重慶水務 39.69億元 17.30億元 威立雅環境 294億歐元 3.94億歐元
首創股份 33.83億元 5.81億元 蘇伊士環境 151億歐元 2.51億歐元
北控水務 37.27億港元 7.5億港元 泰晤士水務 16.95億英鎊 2.47億英鎊
數據來源:各公司財報
并購是企業發展主要手段
新中國水務業鄉元投資的歷史并不長。新中國的水務企業經歷了由成立之初的公益型全民所有制企業,逐漸轉變為以經營效益為目標的公司制企業;由國家壟斷、地區壟斷到市場逐步開放的過程。
1992年,法國蘇伊士集團投資廣東中山市的自來水公司以來,目前包括世界著名的威立雅、英國泰晤士和德國柏林水務在內,近20余家外資跨國水務公司在華投資,除直接投資外還采取建設、運營、移交(即BOT)方式、合作經營、控股或收購供排水廠等形式與中方合作,涉及水務各個領域。國內傳統水務企業和民營水務企業也利用各自優勢積極拓展市場。
水務業漸漸成為巨頭游戲。4月17日,首創股份公布年報的同時,也公布首創股份將斥6700萬元,投資山東省蒼山縣項目;與此同時,北控水務將投資云南昆明東川的污水處理工程。
這一趨勢暫時不會改變。由于城市供排水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長,地方政府建設資金有限等因素,水務投資將由水務行業巨頭主導的局面開始初步形成。華融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告訴本報記者,大型水務公司已開始動用融資租賃手段快速發展自己。
并購將成為水務企業快速擴大規模的主要手段。北控水務憑借資本杠桿,連續收購迅速成為國內領先的水務公司;中國水務利用自身優勢,通過聯合金融機構、借力資本市場,控股公司19家,迅速躋身前列的地位。另外,上實環境通過收購,快速擴展規模,整合產業鏈;國電清新(002573.SZ)跨界收購水務公司中天潤博55%股權,三川股份(300066)也跨界收購鷹潭市供水有限公司24%股權,進入水務業。另外,并購將向水務細分領域發展。北控水務、國中水務(600187.SH)和興蓉投資通過收購進入水務細分領域。
我國水務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并不高。據中國水網提供的數據,國內市場排名第一的威立雅(中國)水處理能力及市場占有率總計僅2.77%,國內龍頭企業首創股份僅2.69%",北控水務僅達到2.57%,中國還沒有一家超過3%。
目前的現狀是水務企業的規模偏小。2012年,成立雅環境294.39億歐元,其中水務120 .54億歐元,按歐元對人民幣8.08元的匯率計算,營業收入達到974億元左右,按我國最大的水務公司重慶水務的營收接近40億元計算,僅占成立雅水務的4%。對此,北控水務董事局主席張虹海說:“相對于世界級水務公司北控水務還不入流。” .
選擇國際化發展路徑
威立雅水務國際化的路線或可成為中國水務企業的參照路徑。1853年,威立雅水務的前身通用水務成立,主要業務是城鎮供水和農業灌溉。26年后的1879年,開始設立了第一個國際子公司。日前,威立雅水務全球67個國家擁有135個分支機機構,是世界最大的水務公司。
20世紀80年代,威立雅通過工程子公司進入中國市場。1997 年,威立雅水務贏得了在華的第一份合同特許經營合同。1998年,威立雅水務贏得了中國水務領域第一個國際BOT合同。此后,隨著中國城市對高效率水務服務的需求迅速增加,威立雅水務又相繼獲得了國內其他城市全面水務服務合同。現在,威立雅水務成為中國境內的第一大水務服務公司。然而,最近兩年威立雅水務的幾乎沒有增長。
這為中國的水務企業提供了新機遇。今年3月22日,北控水務公布,已與威立雅水務訂立買賣協議,向后者收購葡萄牙私營水處理營運商CGEP全部股本,連同有關類資本注資及股東貸款,總現金代價9509萬歐元(約9.6億港元),北控水務認為收購符合其發展日標。這是自北控水務獲得馬來西亞污水項目以來,最新的一次國際化并購。
北控水務董事局主席張虹海指出,要繼續發揮立足香港資本市場的優勢,加快融資,為下一步發展做好儲備。張還透露,“還有海外市場項目正在洽談之中。”
中國水務企業邁出國門。2009年,北京桑德環保赴沙特阿拉伯,承擔該國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合同總金額達5.6億元,開啟國際水務大單首次落袋中國企業的先河。2011年,桑德環保中標孟加拉吉大港供水工程項目。
國際水協會中國區代表李濤告訴本報記者,威立雅水務主要是特許經營的模式,而英國和美國主要是私營企業的模式,中國的水務模式是以上模式的混合,中國水務企業要走出去要注意模式的選擇。
按照中國水務市場2000億元的規模,中國的水務企業一方面要立足國內市場,另一方面要通過并購大膽走出去,前述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只有這樣,才能躋身于世界水務巨頭之林。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告訴本報記者,氽業在并購中要考慮資金、運營、競爭和系統等各方面風險,但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